“互联网+”时代如何评价教师信息素养?

2020-04-23 16:12:59 admin 233
1580793360873223.jpg


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推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基石。"互联网+"时代,信息素养成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必备的基本素养。开展教师信息素养评价研究有助于厘清当前教师信息素养评价的实施思路,对于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具有重大意义。


评价标准: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


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是教师信息素养评价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有效开展评价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确保评价结果切实可靠的有力保障,是充分彰显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要求和改革方向的根本支撑。在教育信息化的起步与应用阶段,教师的培训内容和评价内容主要关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信息素养评价相关的指标体系主要考察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知识和能力,对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整合的综合素养涉及较少。

“互联网+”时代要求教师具备更加敏锐的信息意识、更加综合的信息知识、更加专业而创新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加严格的信息道德与法律要求。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内容从单纯对信息技术知识、能力的评价转向教师信息素养的综合评价。然而,目前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和概念还未达成共识,现有教师信息素养相关评价指标内容各有不同。因此,明确“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并基于此构建符合我国国情、普遍适用的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确立我国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是当前教师信息素养评价研究的首要重点任务。


评价方法:更加科学、全面的大数据评价方法


传统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基于统计学或社会科学理论,建立合理评价方法或评估模型,通过样本性数据或片段化信息开展评价。这种以样本代表总体、局部代表全局的评价方法,往往容易只收集到片段化的评价信息而降低了评价结果的全面性。

随着数据科学理论的发展,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大数据分析方法逐渐被应用于教育评价领域。基于数据科学理论的大数据评价方法,通过将教育活动各环节的碎片化信息整合,为教师提供全面、系统的评价结果,保障了评价的真实性与全面性。随着智能化教学环境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普及,教育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数据呈指数型增长,传统的评价方法已无法准确分析体量庞大、类型繁多、结构复杂、价值密度低的教师数据。大数据评价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地从多维度分析教师信息素养相关信息,从而深度挖掘隐藏在数据背后的深层关系与价值,为教师发展策略及教育政策制定提供数据驱动的证据支持。


评价手段: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手段


“互联网+”时代下对教师的评价内容不仅关注信息技术应用行为、知识和能力等外显表现,而且关注教师的信息意识、道德观念等内隐思维。传统的评价手段主要以教师自我报告、主观判断的结果性数据为主,导致不仅评价过程耗时耗力,同时也因为部分评估数据来源于主观判断,导致评估结果准确度和精度较低。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手段,通过综合运用真实的教学全过程数据和表现结果数据刻画教师信息素养画像,确保评价结果的真实可靠,不仅可以精准评价教师信息素养的发展水平,还可以精准分析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与挑战。“互联网+”时代教师信息素养评价将从单一的结果性评价向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手段转变。而且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正逐步健全,教师网络学习空间已开始普及,数字教育资源被广泛应用,使得这种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成为可能。


评价实践:打造测、评、培完整链条


教师信息素养评价实践工作不仅指依据科学的测评工具衡量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基于评价结果开展针对性的教师培训,进而推动教师信息素养发展。传统教师信息素养相关评价实践主要以评价标准和评价过程为重点,对于评价结果应用关注较少,教师评价和培训相互独立,导致评价结果不够精准、不能与定制化培训挂钩等问题。同时,考虑到教师信息素养是一个不断发展、扩充的概念,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和教师需求,动态更新、优化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和测评工具。为深化评价实践意义,提升教师培训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将测评标准、评价工作和教师培训有机结合,打造测、评、培完整链条,推动教师培训策略和管理决策科学化。依据科学的评价标准,可以开展无打扰测评、智能化测算的高效、精准评价工作;基于全面、整体、客观的评价结果,可以建立针对性的优质培训资源和培训方案,保障培训的有效性;通过评价结果和培训效果,可反馈、优化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指标。通过标准制定、评价测试和定制培训的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可实现教师个性化、终身化的专业发展,对于推动教师普遍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也是驱动“互联网+”时代教师队伍专业能力健康长效发展的有力抓手。



作者:吴砥;周驰;陈敏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华中];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教育信息化发展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