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未来教育走向何方?

2020-03-05 16:35:42 admin 686

QQ截图20200305155503.png


横扫全国的一场疫情打乱了中国所有行业的开年节奏,甚至也影响了世界未来政治、经济、科技以及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这样的疫情让中国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在思考未来教育时有了崭新的现实起点及权衡要素。本文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课程与学习科学系教育技术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李艳撰写,将从教育形态、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理念三个维度谈一谈对未来教育的思考。


教育形态:未来教育将会更加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


2015年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指出“因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意味着教育因着网络连接打破了传统的群体限制和时空局限,它代表着教育形态的未来方向,它意味着除了传统面对面的教育活动,在线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学习将作为重要形态出现在教育系统之中

因为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形势,在线教学成了全国绝大多数大、中、小学校春学期的开启模式。为了应对学校延迟开学以及响应教育部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倡议,各级各类老师们纷纷开始尝试直播课和录播课,大、中、小学生转眼都从传统课堂学习者转向了在线学习者。

虽然应用之初,教师和学生都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教学和技术支持中容易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但在线教育实践短时间内在中国庞大的教育系统内推广开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会有更多智能化的技术来对传统的、混合或在线教育实践进行支持。不过,未来教育要最大程度发挥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优势,教师、学生和家长需要不断提升其信息和媒体素养,需要了解传统教育和未来教育之间的巨大差异(如表1),更需要了解人和技术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如何通过人机协同来发挥两者在教育中的最大作用,以此优化教与学的体验。


表1 传统教育和未来教育的比较

图片关键词


教育内容:未来教育将会更加强调情境性、探究性和综合性


随着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和全球化,未来教育中的教育内容将不再局限于专家制定和指定的教科书和教辅材料,通过各种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社交网络,个人和群体可以短时间内获得海量的、以多媒体形式存在的信息和资源。

教师要创设一个鼓励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的学习生态环境,教师为学习者呈现的教育内容将不再局限于指定教科书和教辅材料中的抽象概念和原理,教师会更多地将社会上真实的情境、真实的问题、真实的任务带到课堂,鼓励学生围绕真实情境中的具体问题或任务,利用线上线下、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各种资源去做主动的探究性学习,通过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具体问题或完成具体任务,让学生不仅达到对某个或某几个学科知识的理解,更希望他们能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最终可以引导他们利用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去解决现实问题、完成复杂任务,创造新知识,掌握实用技能。这样的教育改革目标是面向未来的,这样的教育改革对传统学科的课程、教材、教法内容提出了全面的挑战。


教育理念:未来教育将会更加强调个性化、终身化和人性化


大规模的学校教育作为19世纪工业革命的产物,带着深深的工厂生产模式的烙印,批量化生产和程式化培养痕迹明显,由于教育资源的有限,传统教师几乎不可能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和偏好为其量身定制培养方案,也因此,教育方案中很多人性化的需求/诉求往往成为奢侈的想法,而智能时代的典型特征是消费者模式流行,即个人按需定制,按需消费,个人的需求和差异将得到极大的尊重和满足。未来的教育将更强调对人学习规律的尊重,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习设计”会尽最大可能考虑学习者特点、兴趣和动机,设计活动让学生沉浸其中,并给予学习者及时并有意义的学习反馈,将学生尽早培养为自主学习者。


结语


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呼唤面向未来、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改革,无论是教育形态,还是教育内容,抑或教育理念,中国的教育在全球化环境下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或许让人们期待中的未来教育加快了到来的脚步。



转载自:《教学研究》2020年第一期:疫情之下对未来教育的个人思考